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二章(3)

2008年07月23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三节 结论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物质是世界的真正本源。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仅靠具体科学发展的证明是不够的,还要靠哲学的发展来证明。

  无论是科学的证明还是哲学的证明,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际上是没止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理解是辨证的理解,即看到统一性,又看到多样性,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对立统一。

  二、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序的概念。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关系,把握了事物的必然性,也就是把握了事物的规律。

  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物质运动并非是杂乱无章的。恰恰相反,它们是有章可循的,即是有规律性的。首先,物质运动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命的、社会的等,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正是这种特殊的规律,把不同的运动形式相互区别了开来。其次,这些不同运动形式之间又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就是说,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低级运动形式可以发展到高级运动形式,高级运动形式包含低级运动形式。这些依赖、转化、包含都是有规律的。

  2、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规律有如下特点。第一,规律具有客观性。第二,规律具有稳定性和复杂性。第三,规律具有普遍性。

  3、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的能动性”,指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既然主观能动性表现为客观世界的改造,于是就有个成败得失的问题。如何确保人们改造世界的成功呢?如何保证我们的改造活动能为人类造福,而不是相反?唯一的前提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但有意识的活动不一定就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自觉活动。只有那种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的活动才是真正的自觉活动。那种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活动,一定会导致挫折和失败,非但不能算作自觉的能动性,只能是一种盲动和蛮干,而盲动和蛮干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建国以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在经济建设中不顾经济发展的规律,多次搞盲目冒进,主观上是想使经济发展得快一些,结果却受到了客观规律的严厉惩罚,使经济遭受重大损失。事实教训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决不可以干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以人为本”,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尊重人的首创精神。但必须把发挥人的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人们的目的必须以客观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脱离或违背客观规律的目的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自觉活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