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参考答案(2)

2008年11月26日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分析题
    
    (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标准答案】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他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她从已有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她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她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4分)
    
    (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2分)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2分)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2分)
    
    35.【标准答案】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形成的基础。在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决定这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根本不同。(3分)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公有制经济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取得了多种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也因此得到改变和发展。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分)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本质上符合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它否定了剥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它既有利于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四,它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又克服了改革开放前经济体制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分)
    
    36.【标准答案】
    
    (1)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4分)
    
    (2)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抗日的民族战争;另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3分)
    
    (3)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减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3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