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政治考前模拟试题(3)
2008年11月27日
来源:考试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江苏、辽宁、上海等省市均有震感。陕西省10个市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350万,其中汉中、宝鸡灾情严重,地震给陕西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2亿多元。
材料2:
汶川大地震以来,有些人不断质问:这次大地震,为什么没能事先预报?有人声称,早就有人预测出了汶川大地震;也有人声称,对震前某些异常现象的失查是一种失职。一时间,地震科学工作者背负了巨大压力。
不可否认,地震预测仍是世界性难题。科学家认为,地球内部“不可入”,人类目前尚不能深入到高温、高压状态的地球内部设置仪器对震源进行直接观测;大地震发生概率小、复发间隔时间长,作为科学研究,取得足够的研究样本比较困难;另外,地震先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震预测。发布地震预报还关系到人命、财产、社会秩序等,在地震预测尚且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科学发展是有过程的,让我们多一点耐心与信心;同时,从千百年人与自然相处的历史中总结经验,在科学尚不能及的地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我们理性看待地震预报等难题,科学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才能更好地进步。
来源:2008年6月5日 科学时报
材料3:
这次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能不能战胜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顽强奋战,最大程度地抢救了被困群众,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损失。目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安排,灾后恢复重建正在逐步展开。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英雄凯歌。
摘自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6月30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2,根据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哲学原理分析应如何正确认识地震预报。
2、简述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甚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核心,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不能回避、淡化和绕开所有制问题,恰恰相反,应该把所有制范畴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范畴之一。在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优化我国经济领域的所有制结构,形成更加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新型所有制结构,对我国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加速实现现代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实质上是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我国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过程,实际上也是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崛起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逐步多元化;同时,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时期,国家发展经济的思路正在从政策推进转向制度保障,所有制结构调整也进入攻坚阶段。
材料来源:2008年09月08日 人民网
材料2:
所有制改革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和枢纽。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本文简称“非公经济36条”)出台;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非公有制经济的利润和税收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6年11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利润总额为2521亿元,同比增长47.2%,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16.5个百分点;占全国规模工业利润的比重为15.2%,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06年私营企业税收总额3495.2亿元,比2005年增长28.6%,高于全国6.7个百分点;占全国企业税收总额的比重为9.28%,比2005年提高了0.48个百分点。个体户税收总额为1194.7亿元,同比增长18.6%。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6年9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税金总额为1418亿元,同比增长36.15%,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占工业税金总额的比重为14.6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摘自中国《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2、简述在所有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下一页】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江苏、辽宁、上海等省市均有震感。陕西省10个市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350万,其中汉中、宝鸡灾情严重,地震给陕西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2亿多元。
材料2:
汶川大地震以来,有些人不断质问:这次大地震,为什么没能事先预报?有人声称,早就有人预测出了汶川大地震;也有人声称,对震前某些异常现象的失查是一种失职。一时间,地震科学工作者背负了巨大压力。
不可否认,地震预测仍是世界性难题。科学家认为,地球内部“不可入”,人类目前尚不能深入到高温、高压状态的地球内部设置仪器对震源进行直接观测;大地震发生概率小、复发间隔时间长,作为科学研究,取得足够的研究样本比较困难;另外,地震先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震预测。发布地震预报还关系到人命、财产、社会秩序等,在地震预测尚且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科学发展是有过程的,让我们多一点耐心与信心;同时,从千百年人与自然相处的历史中总结经验,在科学尚不能及的地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我们理性看待地震预报等难题,科学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才能更好地进步。
来源:2008年6月5日 科学时报
材料3:
这次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能不能战胜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顽强奋战,最大程度地抢救了被困群众,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损失。目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安排,灾后恢复重建正在逐步展开。抗震救灾斗争取得的重大阶段性胜利,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英雄凯歌。
摘自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6月30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2,根据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哲学原理分析应如何正确认识地震预报。
2、简述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甚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核心,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不能回避、淡化和绕开所有制问题,恰恰相反,应该把所有制范畴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范畴之一。在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优化我国经济领域的所有制结构,形成更加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新型所有制结构,对我国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加速实现现代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实质上是所有制改革的历史,我国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过程,实际上也是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崛起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逐步多元化;同时,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时期,国家发展经济的思路正在从政策推进转向制度保障,所有制结构调整也进入攻坚阶段。
材料来源:2008年09月08日 人民网
材料2:
所有制改革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和枢纽。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本文简称“非公经济36条”)出台;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非公有制经济的利润和税收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6年11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利润总额为2521亿元,同比增长47.2%,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16.5个百分点;占全国规模工业利润的比重为15.2%,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06年私营企业税收总额3495.2亿元,比2005年增长28.6%,高于全国6.7个百分点;占全国企业税收总额的比重为9.28%,比2005年提高了0.48个百分点。个体户税收总额为1194.7亿元,同比增长18.6%。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6年9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税金总额为1418亿元,同比增长36.15%,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占工业税金总额的比重为14.6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摘自中国《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国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多种实现形式。
2、简述在所有制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