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考研政治各科重点预测(2)

2009年01月04日 来源:百灵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六、人权问题(邓论、当代)
    
    1、材料:(1)西藏3.14事件。西方反藏势力支持藏独势力,攻击中国人权状况。
    
    (2)中央会见达赖代表时严正立场(明确反其独)
    
    (3)法国总统萨科奇公开宣称要会见达赖,我方宣布推迟中欧会谈,温家宝取消方法。
    
    2、设问:试分析上述材料并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采取上述断然措施。
    
    3、考点:(1)尊重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包括藏族同胞的人权状况(从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建国以来中央对西藏的大力支援)。
    
    (2)西方借人权攻击中国,是在推行霸权主义,是在干涉内政,破坏中国的主权统一。并非要保护中国公民包括藏胞的人权。
    
    (3)西方一方面有求于中国,一方面又企图借西藏问题牵制中国。
    
    (4)我国在中欧会谈问题的严正立场,体现了我国维护主权,反对民族分裂,统一问题上的态度。
    
    七、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毛概)
    
    1、材料:“十七大报告”: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础。
    
    2、设问:(1)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及其成果,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础。(2)毛泽东思想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3、考点:(1)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走出了农村——城市这样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当代中国以后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前提。
    
    (2)毛泽东及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而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制度基础。
    
    (3)毛泽东及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a社会主义主要矛盾;b社会主义不发达和发达两个阶段;c正确处理两类矛盾;d经济建设中协调发展的思想和工业化道路;e政治上的“长期并存,互相监督“,文化上双有方针;f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些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知识。
    
    (4)毛泽东这代领导集体,领导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5)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开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八、民生问题(邓论)
    
    1、材料:(1)构建和谐的指导思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中央近年来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基层民主建设。
    
    2、设问:结合上述材料阐述“民生问题”重要性及解决途径。
    
    3、考点:(1)为什么解决:A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属性,而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恰恰是当前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B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的目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利,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体现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注重社会公平。C上述中央近年来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改革措施,都体现了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这一指导思想(在材料题给出上述材料时,分析材料时要与民生问题挂钩。D民生问题涉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也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矛盾焦点,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的)
    
    (2)如何解决:a“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主要矛盾)①发展的重要性、第一要义②生产力——经济发展才能为民生问题创造物质基础③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性,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c上述中央近年来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改革措施,都体现了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这一指导思想(在材料题给出上述材料时,分析材料时要与民生问题挂钩。d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制度建设e实施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
    
    九、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政经)
    
    1、材料:(1)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价格改革一直在延续(成品油价格调整)价格改革总的方向要求,是由政府机制走向放开价格。
    
    (2)在价格改革过程中,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制定价格法,必要的行政干预——价格管制;对价格调整广泛征求民意)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企业之间的兴衰成败,有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有些则从庞然大物到陷于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4)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无论东西方):在政府督促下,各类企业都在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设问:(1)分析说明材料1和材料2中所描述的价格改革方向及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
    
    (2)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为什么要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考点:(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而价值规律的三方面作用,都是靠市场机制实现的,市场机制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供求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
    
    (2)供求价格机制强调市场价格要依据供求上下波动,由此才能促使企业作出正确经营决策,宏观上推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价值规律第一个作用)。
    
    (3)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进行价格改革,其方向也必然是从政府管制走向放开价格。
    
    (4)由于价格变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因此政府在价格改革中必须注重对价格变动进行多种方式客观调控,材料2阐述了政府调控的三种方式(法制手段、行政手段、广泛征求民意)
    
    (5)材料3和 材料4中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可以用市场机制中的竞争机制来说明:a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归根结底就在于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低于还是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第二和第三个作用),就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十、统一战线问题(毛概、邓论)
    
    1、材料:(1)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阐述。
    
    (2)相关的政策(保护民主工商业、土地政策)
    
    (3)新时期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2、设问:(1)统一战线理论的依据,为什么要作为三大法宝之一。
    
    (2)统一战线理论与相关政策(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关系。
    
    (3)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对毛泽东思想(统战理论)的发展。
    
    3、考点:a毛泽东把统一战线看成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基于新民主主义改革的同情,性质任务的科学判断,是为了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共产党)的领导权问题。(2)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选择决定了统一战线的基础。(3)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关门垄断——英美派、亲日派 民族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关系决定了统一战线中和资产阶级经济政策的关系(保护同盟者的利益——共同目标)(1)保护民主工商业——民主资本的利益。(2)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工农联盟的基础。(3)政策调整:从土地革命——抗战时期(减租)与国民党(英美派大地主阶级)c改革开放实践对毛泽东统战理论的发展的关系。(1)统一战线的长期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完成现代使命。(2)制度化——多党合作——人民政协。(3)非公经济,融入全球化。(4)承认新阶层的地位——基本依靠力量,达成工农联盟的发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