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模拟试题(1)答案
2009年12月16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A 2.C 3.B 4.A 5.B 6.C 7.A 8. B 9. B 10.A 11.C 12.D 13.D 14.A 15.D 16.A
17.AB 18.BD 19.BC 20.AB 21.ABC 22.BC 23.ABCD 24.AB 25.BD 26.ABCD 27.BCD 28.ABCD 29.ABCD 30.AC 31.ABCD 32.ABCD 33.ABCD
3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I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更高阶段。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新的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必然将不断出现和发展。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并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周期性经济危机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变,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传统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现代版,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可以通过改革和调整一次次缓和这些矛盾,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矛盾,反而使这种矛盾扩及全球范围,具有传播更快、周期更短、破坏性更强的特点。这印证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论述的正确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5.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则根据每一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后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使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当然,也只有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实现。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6.【答案要点】(1)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17.AB 18.BD 19.BC 20.AB 21.ABC 22.BC 23.ABCD 24.AB 25.BD 26.ABCD 27.BCD 28.ABCD 29.ABCD 30.AC 31.ABCD 32.ABCD 33.ABCD
3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I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更高阶段。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新的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必然将不断出现和发展。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并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周期性经济危机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变,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传统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现代版,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可以通过改革和调整一次次缓和这些矛盾,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矛盾,反而使这种矛盾扩及全球范围,具有传播更快、周期更短、破坏性更强的特点。这印证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论述的正确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5.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则根据每一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后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使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当然,也只有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实现。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6.【答案要点】(1)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