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模拟试题(2)答案

2009年12月18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7. 【参考答案】
    
    (1)从道德层面上看,”酒驾”和”马路飙车”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是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交通的必备前提。
    
    从法律层面上分析”酒驾”和”马路飙车”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负刑事责任,受到刑罚。
    
    (2)如何减少类似”酒驾”和”马路飙车"造成交通事故。其一,从道德层面上,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树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公民自身道德素养。其二,从法律层面看,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使其”不敢”。其三,从制度层面上,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监管制度。
    
    38.选作1【答案要点】(1)因为造成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和金融监管缺失等方面,所以各国在加紧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源。
    
     (2)中国认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具体来说,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增强流动性互助能力。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在推动我国金融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既要积极发展虚拟经济,又要确保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处理好金融创新与有效监管的关系,既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又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处理好金融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既要稳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又要坚持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
    
    (3)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影响国际政治格局,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多极化趋势进-步加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上升。
    
    选作2【答案要点】
    
    (1)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宇宙沧桑,天地万物,无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有机结合于一个整体之中,相互依存,辩证统一,它们的矛盾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在这种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矛盾双方所处的地位也常常发生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忧患意识的可贵就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2)古代先哲们虽然发现了事物兴衰变易的现象,并力图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但都没有找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根本原因,往往将其归结为某种外在的、神秘的“天命”,或认为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因果报应”和“轮回”现象。因此都难以摆脱“历史周期率”的怪圈。
    
    (3)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不同社会盛衰兴亡的原因以及增强忧患意识的必要性指明了方向。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新陈代谢史。而这种新陈代谢在人类社会中如何发生,又由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朝代的兴衰存亡,任何阶级和政治集团的命运,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类本身。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不能制造或消灭客观规律,但可以改变客观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使客观规律作用的方向和结果符合人的选择和努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就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辩证地、全面地看待成就与问题的关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从而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勤勉地工作,更加严格地自律,更加自觉地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