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模拟试题(3)答案

2009年12月23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 A 2.D 3.D 4.A 5.D 6.B 7.C 8.A 9.C 10.B 11.B 12.B 13.C 14.B 15.C 16.B
    
    17.CD 18.ABCD 19.ABC 20.ABCD 21.AB 22.BCD 23.BCD 24.ABD 25.ACD 26.ABCD 27.ABD 28.ABCD 29.ABCD 30.BC 31.ABCD 32.ABC 33.ABCD
    
    34.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以及一个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等作用.这就是事物的普遍联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等等,对于事物中存在的普遍联系,我们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3)联系的观点体现在思维领域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抓住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并且要防止用简单化的,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做法。
    
    从题意中看,仇由国大臣赤章曼与国君的思维方式的区别正在于用联系的观点还是用孤立的观点来看待晋国这一大国向仇由国这一小国赠送贵重礼物这一事件上,赤章曼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这件事情,认为这件事极不正常,大国反过来给小国送重礼,这是不怀好意的,大钟的后边,一定跟随着侵略的军队.这口大钟是万万接受不得的.而国君只是孤立的来理解这件事物,所以认为应该接受这件礼物。因此,对同样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与思考,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35. 【答案要点】毛泽东所说的“全部问题的根据”,含指中日双方四个矛盾的特点,即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帝国主义的日本是强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弱国,强弱的对比,规定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速胜论是错误的。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在进步的时代,已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已经觉悟的人民;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必将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援助。日本进行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必然遭到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反对。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规定了日本必然失败,中国不会灭亡。亡国论是错误的。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抗日战争是持久的,它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36. 【答案要点】(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37. 【答案要点】
    
    (1)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2)网络道德终究是一种现实社会道德。网络道德亦称“网络伦理”,网络道德是道德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如果离开了现实社会道德,它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它的构建必然也要依照人类共享的道德准则来进行。但是,由于网络生活的特殊性,它也有区别于现实社会道德的不同之处。一方面,两者适用空间不同。网络道德是在虚拟的网络生活平台建立起来的,适用的范围是一个电子空间。而现实社会道德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适用于真实存在的物理空间;另一方面,两者约束机理有差异。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里,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判的机理是不相同的。
    
    (3)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