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研究生考试政治考前预测——辛亥百年
2012年01月04日
来源:万学海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辛亥百年
1.9月8日,海峡两岸学者齐聚武汉,参加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台湾学者廖正豪、辛亥革命先烈后裔向榕铮、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马敏等台湾及湖北高校的专家学者共12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等论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廖正豪表示,大家普遍认同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定位,回顾辛亥百年历史对两岸学术交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百年沧桑,斗转星移。时至今日,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按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中国将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辛亥革命先辈们的百年夙愿。
2.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第一,有着几亿人口和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要发生一场历史性巨大变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革命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要千百万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出巨大自我牺牲,更不是哪个人或者少数人的鼓吹就能办到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到辛亥革命前夜,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十分普遍的地步。辛亥革命的发生到这时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这个意义非同小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了不起的事情;在思想领域内也引起十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民主精神高涨和思想得到很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结束。这是当时中国新旧社会势力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也是中国还不成熟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了中国的先进分子,起了某种阶梯的作用。10年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显示出中国以往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全新特点。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目为之一新。
二、中国改建航母
1.3月3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10年中国国防白皮书》,重申中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提出新时期中国国防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中,“合理增长国防费用”、“关注亚太局势”、“建立军事互信”、“坚持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理念”等方面的内容受到世界各大媒体关注。
英国路透社3月31日发文称,中国发布国防白皮书,指出需要密切关注美国等世界大国的军事开支,并称中国军队在亚太地区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白皮书特别提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同时指出亚太地区日益动荡,来自外部的疑虑、干扰和牵制增加。中国强调将继续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并时刻关注美国军事意图。
2.7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在北京宣布,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这艘原名为“瓦良格”号的废旧航母平台在完成改造后,将成为中国海军的一艘试验和训练舰。耿雁生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中国武装力量的神圣职责。中国研究航母的发展问题,是为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的能力。
航空母舰是目前人类所掌握与使用的最先进海上军事平台,被视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目前,世界上共有美、英、法、俄等9个国家拥有航母。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金砖四国”中,中国是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
改造中的“瓦良格”号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由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苏联解体后,建造工程被迫下马。1998年,废旧的“瓦良格”号被中国公司购买,2002年3月抵达中国大连港。
“航母的建造和使用,是多种武器装备的集成,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耿雁生表示,研究建造航母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水平,对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牵引和带动作用。耿雁生强调,中国坚决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也没有发生转变。 “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点不会因为一种武器平台的出现而改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指出,从2008年开始,中国海军派出舰艇编队参加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和海军的远洋能力。
3.中国军队参与国际安全事务的方式是和平的、合作的和建设性的。中国军队严格按照联合国宪章和相关国际准则组织实施涉外军事行动。中外军队联合演习和训练,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和战略互惠、平等参与、对等实施的原则。中国海军在中国的近海和周边海域举行了一些演练活动,是例行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4.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保护中国船舶的同时,也为国际组织和外国船舶提供了安全掩护。中国军队多次协助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向受灾国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派出专业力量赴海外参加灾难救援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军队共参与了2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1.9月8日,海峡两岸学者齐聚武汉,参加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台湾学者廖正豪、辛亥革命先烈后裔向榕铮、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马敏等台湾及湖北高校的专家学者共12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等论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廖正豪表示,大家普遍认同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定位,回顾辛亥百年历史对两岸学术交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百年沧桑,斗转星移。时至今日,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按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中国将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辛亥革命先辈们的百年夙愿。
2.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第一,有着几亿人口和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要发生一场历史性巨大变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革命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要千百万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出巨大自我牺牲,更不是哪个人或者少数人的鼓吹就能办到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到辛亥革命前夜,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十分普遍的地步。辛亥革命的发生到这时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这个意义非同小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了不起的事情;在思想领域内也引起十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民主精神高涨和思想得到很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结束。这是当时中国新旧社会势力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也是中国还不成熟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了中国的先进分子,起了某种阶梯的作用。10年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显示出中国以往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全新特点。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目为之一新。
二、中国改建航母
1.3月3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10年中国国防白皮书》,重申中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提出新时期中国国防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中,“合理增长国防费用”、“关注亚太局势”、“建立军事互信”、“坚持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理念”等方面的内容受到世界各大媒体关注。
英国路透社3月31日发文称,中国发布国防白皮书,指出需要密切关注美国等世界大国的军事开支,并称中国军队在亚太地区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白皮书特别提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同时指出亚太地区日益动荡,来自外部的疑虑、干扰和牵制增加。中国强调将继续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并时刻关注美国军事意图。
2.7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在北京宣布,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这艘原名为“瓦良格”号的废旧航母平台在完成改造后,将成为中国海军的一艘试验和训练舰。耿雁生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中国武装力量的神圣职责。中国研究航母的发展问题,是为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的能力。
航空母舰是目前人类所掌握与使用的最先进海上军事平台,被视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目前,世界上共有美、英、法、俄等9个国家拥有航母。在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金砖四国”中,中国是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
改造中的“瓦良格”号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由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苏联解体后,建造工程被迫下马。1998年,废旧的“瓦良格”号被中国公司购买,2002年3月抵达中国大连港。
“航母的建造和使用,是多种武器装备的集成,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耿雁生表示,研究建造航母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水平,对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牵引和带动作用。耿雁生强调,中国坚决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也没有发生转变。 “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点不会因为一种武器平台的出现而改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指出,从2008年开始,中国海军派出舰艇编队参加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和海军的远洋能力。
3.中国军队参与国际安全事务的方式是和平的、合作的和建设性的。中国军队严格按照联合国宪章和相关国际准则组织实施涉外军事行动。中外军队联合演习和训练,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和战略互惠、平等参与、对等实施的原则。中国海军在中国的近海和周边海域举行了一些演练活动,是例行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4.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保护中国船舶的同时,也为国际组织和外国船舶提供了安全掩护。中国军队多次协助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向受灾国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派出专业力量赴海外参加灾难救援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军队共参与了2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