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研究生考试政治考前预测:国际部分

2012年01月04日 来源:万学海文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2011年1月16日,伊朗核设施在2010年11月遭计算机蠕虫病毒Stuxnet又称“震网”病毒侵袭,伊朗方面怀疑是美国和以色列所为。据俄罗斯新闻社消息,伊朗总统内贾德11月29日公开承认,黑客发起的攻击造成伊朗境内一些浓缩铀设施离心机发生故障。内贾德当天透露,的确有人对伊朗一部分浓缩铀离心机制造出了“有限的”麻烦,但他并未直接提及位于境内布什尔或纳坦兹的核设施。内贾德称:“他们对我们做了坏事,所幸我们自己的专家们及时发现,今后不会再让这种阴谋得逞”。
    
    2.1月24日21时32分,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抵达大厅内发生自杀式炸弹爆炸,爆炸威力相当于5到10公斤梯恩梯炸药产生的能量。造成36人死亡,180人受伤。俄总统梅德韦杰夫随后将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联合国安理会24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当天在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的自杀式爆炸袭击。25日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向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致慰问电,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遇难者亲属表示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
    
    3.1月25号,美国东岸再度迎来超级寒流,纽约市中心测得摄氏零下17.7度,整座城市彷佛处于冷冻库,街道成排的汽车整个被冰块包住。纽约郊区温度更低,跌到零下37度,连哈德逊河部分河段也结冰了。纽约人出门无不全身包紧紧,有学校因为冷天,校车发不动,被迫停课。华盛顿气温也降到零下17度,马里兰公路旁水管冻到爆裂,宾州街道喷泉早已冷到结成冰块,整个美国东部就像进入冰河世纪。
    
    4.2月7日,苏丹总统巴希尔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接受南部公民投票最终结果。当天,南部公民投票委员会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公布苏丹南部1月公投最终结果,即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按照计划,苏丹南部将在7月9日宣布独立。国际社会对苏丹南部公投十分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公投举行前夕,敦促各方继续做出努力,确保公投以一种自由、公正和安全的方式进行。美国也派出代表实地观摩公投活动。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尊重苏丹人民的意愿和选择,赞赏苏丹北南双方为推动北南和平进程所做不懈努力,希望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继续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有关悬而未决问题,落实好《全面和平协议》,维护苏丹的和平与稳定。
    
    5.2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这是世界上旅行经验最丰富的航天飞机最后一次被送入轨道,奔向国际空间站。这次飞行揭开了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终结的序幕。此行共有六名经验丰富的宇航员搭乘“发现号”,他们对于踏上征途非常兴奋。因燃料箱的修复问题,这次飞行推迟了近四个月的时间。2月26日,“发现号”飞抵国际空间站,送去一个装满补给的小型仓和一个实验人形机器人。3月7日,“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脱离,踏上返回地球、永别太空的旅程,3月9日中午,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降落。
    
    “发现号”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现存的三架航天飞机中“年龄”最大的一架,也是今年第一架退役的航天飞机。这一为期30年的航天计划还有两次飞行任务,将分别由“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执行。这是“发现号”第39次发射升空,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33次飞行任务。自1984年首航以来,“发现号”的飞行里程总计1.48亿英里,累计在太空中度过363天,绕地球5 800圈。“发现号”执行飞行任务的次数超过其他任何航天飞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包括把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轨道,携带第一位搭载美国航天飞机升空的俄罗斯宇航员、第一位女性宇航员驾驶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实现首次对接,将曾参与“水星计划”的宇航员格伦再度送入太空,以及在“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相继发生事故后恢复航天飞行。
    
    6.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11—13日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已确认14704人遇难,10969人失踪,福岛核电站1、2、3、4号机组接连发生事故后,日本各地均监测出超出本地标准值的辐射量。震中位于日本东北部的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东京东北382公里处,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引发海啸,宫城县损失严重,岩手县、福岛县不同程度受损,东京震感强烈。日本气象厅13日将此次地震的震级由里氏8.8级修订为里氏9.0级。在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后,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连续发生爆炸。日本政府已将这次核事故初步定为4级。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的规定,核安全事件共分为7级,其中1级至3级为事件;4级至7级为事故。在“事故”方面,如果达到4级,则表示放射性物质小量释放,公众遭受相当于规定限值的辐射影响,同时,核反应堆堆芯和辐射屏障出现显著损坏。日本政府已经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派专家组赴日协助应对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安全危机。
    
    东京当地时间13日晚8时左右,日本首相菅直人及内阁相关官员出现在电视屏幕前。他说,这是我们二战后,65年来面临的最大危机,日本民众正面临着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他表示,此前派出了5万名自卫队员,但是又把人数扩至10万人,包括1100名机构人员派到灾区进行工作。
    
    7.4月27日晚,龙卷风和强风暴横扫美国东南部、随后是九个州,这场灾难造成的死亡人数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已经超过1974年龙卷大爆发造成315人死亡的历史灾害,几乎成为1936年以来美国死亡人数最多的龙卷风灾害之一。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中西部地区又遭遇超级龙卷风袭击,这种龙卷风又称“多重龙卷风”,即在气旋内至少藏有两道以上龙卷风,破坏性惊人。受灾最重的密苏里州乔普林市1/3的面积被龙卷风“夷为平地”,到处是拦腰折断的大树、倒塌的电线杆和被摧毁的房屋和车辆。截至6月3日,至少有138人在本次风灾中遇难,成为美国1950年有官方记录龙卷风灾情以来致死人数最多的单起龙卷风灾难。
    
    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再度遭遇龙卷风袭击。位于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的马萨诸塞州目前已证实有4人死亡,多人受伤,大片房屋损毁,州长当晚宣布马萨诸塞州进入紧急状况。
    
    国际知名巨灾模拟公司AIR Worldwide 6月6日估算,美国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龙卷风和其他恶劣天气将导致40亿美元到70亿美元的保险损失。
    
    8.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在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击毙。奥巴马1日深夜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说,一小队美军当天早些时候对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一所建筑发动袭击,成功将本·拉丹击毙。目前本·拉丹的尸体在美方手中。奥巴马说,美军此次行动得到了巴基斯坦方面的配合。另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情报官员2日证实,本·拉丹于当地时间当天清晨在伊斯兰堡附近被击毙。
    
    9.5月26日至27日,2011年八国集团(G8)峰会在高度严密的安保中于法国海滨城市多维尔召开。随着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年同时担任二十国集团和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的法国,建议八国集团在本届峰会中淡化经济议题,着重讨论安全和战略等八国集团成员国能够发挥真正影响的议题。二十国集团则讨论全球经济问题。受到今年以来中东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利比亚局势、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击毙以及日本福岛核事故等国际重大事件的影响,东道主法国提出把中东北非局势以及核安全等问题放在本次多维尔峰会讨论的重要位置。会后,八国集团发布了《多维尔宣言》。《多维尔宣言》中八国首脑对西亚北非局势表达了重点关注,表示支持这一地区人民寻求民主、和平、稳定和发展的意愿,承诺对埃及和突尼斯的政治过渡给予支持,鼓励这些国家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并承诺帮助其建立法治和公民社会。
    
    10.8月3日,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3日首次出庭受审,目前庭审已经结束。法官莱法亚特(Ahmed Refaat)宣布,下次庭审将于15日举行。他说,在下次开庭前,穆巴拉克将留在开罗的医院。莱法亚特法官同时表示,对埃及前内政部长阿德利(Habib al-Adly)及其6位副手的审判将于星期四(4日)继续进行。穆巴拉克3日被从沙姆沙伊赫的医院带走,被送往开罗接受审判。穆巴拉克自四月份受审时突发心脏病后一直在该医院接受治疗。除了穆巴拉克、埃及前内政部长等高官,穆巴拉克的两个儿子也一同接受了审判。
    
    11.8月6日,伦敦爆发骚乱,蔓延至伦敦其它地区。距离重灾区托特纳姆以北8公里的贫民区恩菲尔德出现零星抢掠,市中心旅游区牛津广场亦有青少年破坏公物,据悉当地骚乱造成1亿英镑(约10.5亿元人民币)损失。初步调查显示,遭枪杀的达根似乎没向警员开枪,警方的说法受质疑。目击者称,上周的骚乱是由一名16岁女童向警方掷石触发,更有年仅7岁的蒙面小童参与滋事。以托特纳姆为基地的英超球会“热刺”承诺协助重建小区。骚乱至今已有逾200人被捕,约35名警员受伤。警方控制场面不力,令各界质疑警队是否有能力做好明年伦敦奥运的保安工作。英国副首相克莱格及一众高官谴责少数人挑起冲突,形容这些人是“浑水摸鱼的罪犯”,指暴力事件不会影响伦敦奥运准备工作。暴动造成的损失及加派的警力支出,达到至少1.33亿英镑。
    
    12.8月29日,叙利亚多座城市继续出现游行示威活动,军警与示威者发生冲突,造成多人死伤。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当天在霍姆斯城的拉斯坦,有数十名军人哗变,随后遭到军队镇压。叙利亚反对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已成立一个名叫“叙利亚全国委员会”的组织,以统一、协调推翻巴沙尔的行动。土耳其总统居尔表示,土耳其已对叙利亚丧失信心。分析人士认为,持续紧张、恶化的叙利亚局势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阿盟28日发表声明,呼吁叙利亚立即停止流血冲突,顺应民众呼声。声明强调将委派一个部长代表团访问大马士革,在遭到叙政府反对后,遂改为由秘书长阿拉比带队,寻求当面向叙领导人转达阿盟解决叙利亚危机的方案内容。
    
    13.8月30日下午,日本国会众议院全体会议举行首相指名选举,野田赢得过半数的308票。此后,参议院全体会议也举行首相指名选举,无人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过半数票,随即举行第二轮投票,野田获得110票,当选日本第95任、第62位首相。根据日本国宪法,首相选举以众议院结果为准,因此野田佳彦当选首相已成事实。9月2日,在日本首都东京,日本新任首相野田佳彦抵达首相官邸。野田佳彦将于2日正式宣誓就职,并完成组阁。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位“黑马”日本首相面临的挑战要远大于机遇。
    
    首先,调和党内各派势力。野田在民主党内胜出有着党内斗争的侥幸因素,因此其执政必将面临弥合党内分歧,平衡“小泽派”和“反小泽派”等各方利益之挑战。其次,努力振兴长期停滞不前日本经济。多年来,日本财政赤字高垒,日元升值抑制经济增长,巨额国债更是威胁日本政府的一颗“定时炸弹”。而前首相菅直人在应对地震灾难和核危机不力,更使日本民众对民主党失去了信任。这些问题都将考验着野田的执政能力。第三,野田的鹰派背景或将给日本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带来某些不确定性。
    
    14.9月4日,日本多家媒体最新出炉的民调显示,野田佳彦内阁组建后在民众中的支持率非常高,民主党在下届大选中的形势也更被看好。不过,由于被曝光接受了外国人的政治献金,野田本人在刚上台后不久可能就要面对在野党进行的追责。根据《日本经济新闻》进行的调查,有2/3的民众对野田上台后一方面促进执政党内部团结、另一方面缓解与在野党的对立以尽快推动各项政策在“扭曲国会”通过的务实做法感到满意。《日本经济新闻》称,野田内阁目前的支持率为67%,这跟7月底菅直人内阁19%的支持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