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冲刺班讲义第一章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记忆点拨
这一章所涉及的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的综合性“总论”部分的内容,从近几年出题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选择题,分值不高。命题主要集中在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的正确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考查上。预计2008年本章仍然不是重点章,考题分值不会高,命题将继续以选择题为主,有些分析题也可能涉及本章的部分内容,但分值也不会多。考生在复习这一章时还是要抓住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的正确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中心问题不放,重点关注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等。在大题上,应关注对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的分析、对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的分析。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一般考单选题)
2002年、2007年中共十六大、十七大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做到:第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第二,增强全党的总体理论素养,提高全党的总体理论水平,为实现这种结合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三,从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四,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树立世界眼光。第五,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般考单选题,特殊情况有大题即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二十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以及“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一般考单选题或多选题)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一历史进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时期: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曲折发展阶段。
(一)毛泽东思想的开始萌芽时期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时期。“萌芽”的标志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最早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代表性文章。
(二)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和“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形成。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代表作,《反对本本主义》是“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代表作。
在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考试大纲”里(由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中出)的一句话——“毛泽东思想是在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时期,即“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阶段”。“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正式提出和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其原因多方面的:第一,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即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又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折)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实践基础与历史经验。第二,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第三,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第四,全党思想路线的端正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