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孙站河深入分析2010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09年08月25日 来源:跨考教育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重点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观题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从一般意义上说,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经济运行的规律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商品经济运行的最一般规律即价值规律。其考查的指向包括三个层面:①是价值规律的作用(1997年理第27题: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的原因);②是价值规律的要求(2001年理第36题第1问: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1说明说明邯钢主要改革措施的科学依据);③是价值规律的客观性(2006年第34题第2问:“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第二个层面的经济运行的规律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1993年文第30题: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用的意义)、社会再生产规律(2000理第33题: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宗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省会再生产的影响及采取的政策),平均利润形成理论(1995年理第27题:试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等。第三个层面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有的规律。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2006年第34题第1问: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时,农场主把牛奶导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第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基本要求。对此应如何看待呢?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所涉及到的命题指向有:一是垄断和竞争的关系(2008年第35题);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三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2004年第35题:①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②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角度所涉及的命题指向则是新增考点,着重于阐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及其变化,其命题指向应是主客观题。
    
    第三,在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于经济全球化,其考查的指向有三个层面: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及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2002年理第37题);二是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体之间的关系(2000年文第36题);三是在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面前,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展开放型经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关键问题(力拓间谍案)。这也是当前考查的一个重点问题。
    
    (三)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其属于新增考点,其命题指向应包含主客观题。其复习指向应以全面为主。至于复习中的重点以上已提到,不在赘述。
    
    总之,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得出复习本学科的思路:掌握宏观框架+认知已考点和新增考点+重点原理+历年真题练习。如此,方能实现对教材“读薄用精”、事半功倍的复习目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