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研形势与政策理论热点剖析及命题预测

2009年11月04日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命制规律
    
    《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中 “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部分的考点为: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8年11月一2009年10月之间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热点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结合今年的考点要求以及往年的试题命制规律,以下几点值得考生注意:
    
    (一)以国内为主,紧密贴合当年的国内外热点,注重反映重大突破性事件
    
    1.就国内而言,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布的重要文件,以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讲话的内容为重点而展开命题。具体来讲,每年的“两会”,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全会特别是通过的有关文件;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讲话;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当年的重大事件,重大社会、现实、理论热点,这些往往是命题的重要信息源和出题点。如2009年32题考查胡锦涛与网民交流等问题。
    
    2.就国际而言,以中国国家民族利益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围绕中国对国际形势的认知和主张,内容涉及大国外交,中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国际重大事件特别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盟等等。
    
    如果将近年国际部分试题归类的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考查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国际局势的把握,特别是中国对发展对外关系、应对国际重大事件、回答国际重大问题等方面的立场、观点和看法。二是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新变化和大突破,特别是中美、中日、中欧。例如 2004年第14、15题考查中国与印度、中国与欧盟关系取得的新进展。三是国际社会重大时事、热点和大国动态,如美、英、法、俄、日、印等国发生的重大时事。例如2005年第15题考查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第29题考查朝核六方会谈,2009年第16题考查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
    
    (二)命题方式由原来的单一知识记忆型为主开始向复合材料分析型转换
    
    从历年试题分析来看,时事与政策作为考研政治理论的组成部分,相对而言是考生花费时间较少而又得分率比较高的科目。这与命题的思路和方式有很大关系,即重大时事重点命题,命题方式单一直接,造成考查点较为集中和记忆性选择题目多的命题特点。随着 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的较大修订,命题也会相应出现出一些新的趋向,开始注重与多学科交叉出题,复合式分析性命题增加,特别是在大题上利用时政材料结合其他学科进行综合考查成为一大常用模式。从题目分布来看,单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难度会保持不变,但同时会出现与时事政策结合较强分析性题目;综合考查放在分析题目上,时事政治被命题者作为材料运用,为考查其它知识点提供相关背景和材料。(齐文 王向明)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