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导航 > 院校政策

播散绿色中国“种子”——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021年08月02日 来源:光明网

今年7月,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开展了以“学史力行 低碳赋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实践团组建天目山碳汇资源调研、舟山群岛海洋固碳能力调研、海宁低碳社区调研和三门革命老区绿色支教四支小分队,围绕“巡山:了解森林碳汇资源”“探海:研究海洋固碳能力”“宣教:普及低碳节能常识”“收获:播散绿色中国‘种子’”四个环节,打造寓教于乐、生动直观的暑期“神秘的生物课”。

图为部分实践队员和三门县亭旁镇留守儿童合影

图为小分队成员向留守儿童介绍动植物标本

天目山碳汇资源调研小分队的杨勐说,通过对植物、动物、微生物开展生态学调研,探究森林系统与碳吸收之间的关系。测算后发现,天目山一亩林平均一年可以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真菌呼吸占土壤呼吸的30%,真菌可作为碳源,增加森林碳汇;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固体生态系统十分稳定,抗干扰能力很强,碳汇功能很高,不易成为碳源,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作用。

舟山群岛海洋固碳能力调研小分队的孙聪介绍,分队瞄准海洋这个地球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开展野外实践,实地调研后发现舟山群岛湿地生态系统好于预期,海洋垃圾明显减少,沼泽微生物数量多,水质好,非常有利于各类湿地植物生长。湿地水生动物、鸟类、昆虫种类丰富,可以构成较为完备的固碳生态体系。目前舟山沿海湿地的绿色生态建设还有很多潜力可挖,特别是在引进湿地大型固碳植物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让舟山成为浙江乃至中国的海洋固碳高地。

海宁低碳社区调研和三门革命老区绿色支教两支小队,秉持“一名低碳生活的传播者,应从社区宣教开始,深耕基层”的理念,在连续实践13年的海宁南关厢社区召开老党员座谈会,结合垃圾分类、疫情防控等新任务,向社区居民宣传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等低碳生活方式;联合三门革命老区的医院给全体留守儿童体检,将留守儿童身体健康指标与低碳、绿色生活理念结合,引导留守儿童了解生命科学知识,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引领社会新风尚。

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认识到大学生要大胆走出“象牙塔”,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在“力行”上下真功夫,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中体验生活,增长才干,领悟真理;要有敢为天下先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践履笃行精神,把服务社会和所学专业相结合,用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实际的生命科学知识在基层群众心中播撒绿色中国的“种子”。(雷昱)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