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出路与退路的纠缠
2010年01月18日
来源:宜宾晚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经济负担难以承受之重
“你的钱包准备好了吗?”这是当前号称“考碗”一族之间相互调侃的一句话。2010年考研人数达到140万。考研大军气势磅礴,大有扩军之势。面对这“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地,人人都想把自己全副武装好。
在校园里,考研出租屋、供应早点、代洗衣服、整理宿舍、宵夜大排档……考研一条龙服务被经营得红红火火。此外,各类辅导培训班招生信息也是满天飞,校外的辅导机构风生水起,考试经济应运而火,城区不少书店更是将考研资料作为主营产品推出。
每月房租和生活费用,加之考研复习班、书本材料等各种费用,刘欣说,从自贡考试回来,自己初步估算,这一年多来在考研上至少已经花了8000多元。与报考本专业的“考友”相比,跨专业考生的复习任务无疑更重。一位考生表示,经常和所报专业的学生交流,并借阅他们的课堂笔记,特别是自己所报导师的课堂笔记;关心所报老师的学术活动,留意他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近期研究方向等,而这些被视为“至关重要”的资料,则要通过这些学校的在校生或者上届考上同专业的学生提供,费用或多或少也要花上几百元。前后所有的学习费用不下一万元。
考研花费不菲,学费更是逼人,而学费以外的其他支出足以让人紧张。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表示,考研前后,有的考生为博得未来导师的好感,尤其是初试成绩出来之后,送礼之风也在复试竞争者中蔓延。于是,新一轮的竞争又开始了。
“避风港”背后的思考
研究生考试成了每年继高考之后的另一场“大戏”。每个大学生的考研表情都不同,有人铆足了劲非考上不可,有的则因为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方向,无奈借考研拖延时间,再度寻找机会……
“考上也难,考不上更难。”某大学研究生胡晓雅认为,对于考研与就业的争议由来已久,不否认很多人将考研当成延迟就业的“避风港”。考不上,毕业后再回头找工作,显然心理压力增大;考上了,但三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形势又将是怎样一番现状,在很多就读的学生中,也显得很茫然。
宜宾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世伟表示,2009年宜宾学院共有200多名毕业生考上研究生,为历年来最多,女生比男生多。学校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考研,也出台了相关鼓励措施。以文学与传媒学院为例,今年报考者为36人,基本上与去年持平,去年考上了10多人,今年还有待成绩揭晓后看复试后的录取结果。大学校园流行本科毕业后直接考研,站在学校的角度说,很现实的一种考虑则是学校考可以将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视为就业,以此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其次,一个学校一年能考上多少研究生,也可以看出这所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学术水平;此外,也有学生自身的考虑,为寻求更高的发展平台,或对某一学科领域有研究兴趣,也促使许多大学生热衷于考研。
记者了解到,考试结束后,评卷、统分工作将在2月10日前完成,考生有望在春节前得到成绩,复试将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录取工作在6月上旬完成。
上一页 [1] [2] 3 |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