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

2011年12月09日 来源:新东方在线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6.下列关于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B.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条件、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
    
    D.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发现“永恒真理” 【ABC】
    
    47.从古希腊到今天,人们关于物质组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古代的原子论到近代的原子论,到现代的物质结构理论多次的演变,但仍然没有达到对物质最终结构的认识,这表明
    
    A.事物的某些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B.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C.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D.认识必须经过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BCD】
    
    48.在真理问题上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其绝对性,可篦导致
    
    A.绝对主义的错误 B.相对主义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怀疑论的错误 【BD】
    
    4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理解,正确的有
    
    A.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
    
    B.在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
    
    C.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因而具有非至上性
    
    D.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 【ABD】
    
    50.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其具体含义有
    
    A.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B.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C.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D.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ACD】
    
    51.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有
    
    A.对特定对象而言,真理和谬误有本质区别
    
    B.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
    
    C.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BCD】
    
    52.关于真理的检验问题,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A.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B.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达不到检验的目的
    
    C.客观事物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的问题,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ABCD】
    
    53.逻辑证明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的作用有
    
    A.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B.只能解决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是不是符合逻辑的问题
    
    C.并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ABCD】
    
    54.价值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包括
    
    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D.指导人们满足自身实践需要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ABC】
    
    55,下列关于价值评价活动的观点,正确的是
    
    A.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B.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C.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D.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 【ABC】
    
    56.关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说法,下列论断正确的有
    
    A.价值评价中不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
    
    B.价值评价具有主体性特征
    
    C.价值评价完全因人而异,不同的莎场有不同的评价,无所谓正确错误之分
    
    D.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BD】
    
    57.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貌就起了变化r。这句话表明价值评价
    
    A.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是推动着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B.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C.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足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I).本质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 - 【ABC】
    
    58.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C.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瓦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D.在实践中真理仅仅是实践追求的价值日标.而不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 【ABC】
    
    59.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有
    
    A.没有考察人们从事历史活动时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B.没有考察人们从事历史活动时的思想动机
    
    C.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D.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ACD】
    
    60.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
    
    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社会存在 【ABC】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