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

2011年12月09日 来源:新东方在线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6.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
    
    D.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 【A】
    
    17.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扬弃” B.斗争的观点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 【C】
    
    18.“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
    
    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
    
    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
    
    C.和谐包含着矛盾
    
    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 【C】
    
    19.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看优点与缺点要分清主次。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D】
    
    20.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D】
    
    21.《孙子兵法》日:“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孙子兵法》但却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22.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
    
    A.客观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具体分析法 D.调查研究法 【B】
    
    23.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兢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
    
    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坚持适度原则 D.要重视量的积累 【C】
    
    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苟子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
    
    A.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
    
    B.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C.不断发生量变的过程
    
    D.波浪式发展的过程 【B】
    
    25.下列关于抽象与具体思维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有
    
    A.感性中的具体是人们认识和思维的起点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从抽象的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的具体
    
    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以具体为逻辑起点,通过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的运行过程
    
    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 【B】
    
    26.下列命题中反映规律客观性的有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A】
    
    27.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种观点表明
    
    A.意识具有能动性
    
    B.人在实践中可任意获得自己想得到的成果
    
    C.劳动可以创造一切
    
    D.它是一种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A】
    
    28.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表明意识具有
    
    A.绝对性 B.无限性
    
    C.创造性 D.永恒性 【C】
    
    29.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观点说明实践
    
    A.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使认识具有科学性
    
    D.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30.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这表明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