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
2011年12月09日
来源:新东方在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A】
3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D】
33.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有
A.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B.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意味着认识是被实践决定的被动的因素
C.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
D.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
大的指导作用 【B】
3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D】
35.真理的一元性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决定的 B.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的
C.真理的多样性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决定的 【B】
3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主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37.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
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
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
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 【A】
38.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子这一点。”这表明
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
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
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 【B】
39.“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表明
A.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性真理走向相对性真理的过程
B.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
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D】
4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B】
41.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 B.普遍性
C.辩证性 D.主体能动性 【A】
42.“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B】
43.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
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
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 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A】
44.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B.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C.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制约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C】
4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的根本因素
B.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状况的基本因素
C.决定社会进化的速度的基本条件
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