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选择题
2011年12月09日
来源:新东方在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A.德国吉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英法启蒙思想 【ABC】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基本内容是
A.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B.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C.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问题
【ABCD】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
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B.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实现了可知论和唯物论、辩证发展观和辩证实践观的统一 【AC】
4.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突出特点有
A.没有离开对概念进行界定的逻辑方法
B.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
C.对物质世界无限性和有限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D.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BD】
5.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特别是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有很多事物未被人类认识,说明
A.物质世界不可能为人类所彻底认识
B.人类社会可以被完全认识,自然界不可以被完全认识
C.人类需要不断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最终完全认识世界
D.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CD】
6.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是人脑的创造物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ABD】
7.“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这一命题观点 “
A.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C.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形式
D.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 【AC】
8.恩格斯曾经说过:“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这一命题表达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存在状态
B.静止和运动一样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
C.生命就是静止的状态
D.静止是生命产生的条件 【ABD】
9.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有
A.把历史过程看成是英雄人物意志的创造物
B.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
C.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D.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ABC】
10.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类自身的繁衍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 【ABC】
11.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中,
A.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
B.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制约和改变着自然界
D.自然界的规律决定和制约着社会发展 【ABC】
12.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
A.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B.把握事物发展申的度
C.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D.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ACD】
13.恩格斯认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
A.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有限的
B.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无始无终的无限过程
C.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有限过程都是整个世界无限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D.世界无限的发展过程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有限的过程集合而成的【ABCD】
14.下列对矛盾的同一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A.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C.矛盾着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BCD】
15.下列对矛盾的斗争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A.矛盾的对立属性
B.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C.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D.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ABC】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